中注協發布《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預期信用損失審計指引》
為貫徹落實準則閉環管理工作機制要求,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執行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預期信用損失審計的指導,推動新修訂準則落地實施,引導注冊會計師有效控制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近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制定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預期信用損失審計指引》(以下簡稱《指引》)。
信貸業務預期信用損失是企業會計準則要求的一項重要會計估計,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對商業銀行的財務報表、績效和監管指標具有顯著影響,重大錯報風險較高。如何識別、評估和應對預期信用損失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難點,也是監管機構監管的重點。因此,如何在審計預期信用損失的過程中恰當保持職業懷疑,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值得關注和重視。
《指引》分為六章闡述,包括總則以及影響審計質量的五個關鍵主題,即保持職業懷疑、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了解和測試內部控制、獲取審計證據、利用專家的工作。針對每個關鍵主題,《指引》分別總結了審計時的總體考慮和有關預期信用損失關鍵要素的常見風險領域。
《指引》在準則體系中屬實務指引。實務指引根據審計準則制定,為注冊會計師正確理解審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解決實務問題提供細化指導和提示,供注冊會計師執業時參考。
2021年以來,中注協貫徹落實關于建立健全準則建設閉環管理工作機制的指示要求,持續推動制訂完善、指導實施、強化監管三個主要環節的有機銜接和相互促進,推動注冊會計師職業準則體系的落地見效和持續完善。2022年12月22日,財政部發布了新修訂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和評估》、《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1號——會計估計和相關披露的審計》等兩項審計準則(以下簡稱兩項準則)。兩項準則就注冊會計師做好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更好識別、評估和應對與會計估計有關的審計風險,提出了全面要求。為指導注冊會計師將兩項準則運用到商業銀行預期信用損失的審計工作中,中注協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起草了《指引》,以推動兩項準則的落地實施。
鏈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關于印發《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預期信用損失審計指引》的通知
原文來源: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